返回首页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公布2015十佳华语电影榜

    上海电影评论学会成立于1986年,由著名电影家张骏祥、张瑞芳、柯灵、梅朵等前辈发起,梅朵先生担任首任会长,学会以“弘扬人文精神和鼓励艺术创新”为宗旨,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每年都会举行年度十佳影片评选,至今已延续24届。
    本届评选先由全体学会会员在2015年度上映的300余部影片中自由推选出各自心目中的年度十佳,然后由学会9名专家学者:石川(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沈晹(制片人、中影国际副总裁)冯果(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汤惟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黄望莉(上海大学电影学院副教授)万传法(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张琪(上影集团编剧)程亮(上影集团导演)贾东兵(建行上海分行企业文化部总经理)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在得票前二十名的影片中进行讨论投票,最终评出上海电影评论学会“2015年度建行杯十佳影片”,名单如下(以首字拼音为序):
    《刺客聂隐娘》《狼图腾》《老炮儿》《烈日灼心》《山河故人》《师父》《十二公民》《蚀》(五部曲)《心迷宫》《一个勺子》。

    

    TOP 10
 
    《刺客聂隐娘》 
    《刺客聂隐娘》:电影《刺客聂隐娘》以唐传奇中寥寥数语中“聂隐娘”的故事为线索,编排出一出乱世中的个体与政治、个体与命运、个体与时代抉择的人生大戏。这部影片能够从现代的视角来看待那个时代的家国情仇,推崇一种平息恩仇、仁义大爱的当代社会意识。在美学上,导演依然保持了自己对固定镜头与长镜头所形成的美学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种水墨般的笔触,展现了中国大山大水的宏伟气势。整部影片不仅追求每一个场景的精致,音乐方面也努力模仿唐代音乐的特点,力图最大化地展现唐代气韵。此外,在总体叙事上不温不火,节奏掌控的游刃有余,很见大导演的功力。总之,这是一部具有鲜明的个人印记的文人电影,是一部不受喧嚣干扰的作品。
 
    《狼图腾》 
    《狼图腾》:本片改编自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当代汉语作品。一群电影人用七年时间精心培育、创作了这部视听巨作,完整地呈现了原作的精神内蕴,而跨国组合的制作团队,也为本片增添了多元文化气质。在精湛的音画呈现中,1960年代中国城市青年与北方草原和狼群的独特遭遇,突显出一种极具紧张感的伦理追问:人如何与其周遭的世界友善相处?如何体会与重塑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与动物的共生经验中有没有可能突破对人性的既有阐释?《狼图腾》为当代影像世界展示了生态-伦理的理解维度。
 
    《老炮儿》 
    《老炮儿》:《老炮儿》表面看是一个父亲为救赎儿子而多方奔走的故事,但剧情背后有着明显的现实关怀和沉重的价值焦虑。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的变迁,胡同正逐渐消隐在人们的视线尽头,它带走的不仅仅是一种特定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也附带着与之如影随形的价值观和伦理秩序。面对这种传统生活和价值的瓜果飘零,老炮没有选择麻木、迁就,而是伸开双臂,企图挡住随风飘零的流沙飞絮,尽管他的徒劳人皆尽知,却也能彰显出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面对礼崩乐坏的现实,这一西西弗斯式的徒劳无功是一种祭献,也是一种救赎。
 
    《烈日灼心》 
    《烈日灼心》:《烈日灼心》的最大魅力,在于从一开始就将人物放置在了一种“原罪”的境地中静观其命运的挣扎。但当说书人的立场消失之后,故事以其自身的发展展现出了一种非凡的魅力,人性在“善与恶”的缝隙中穿梭,不时擦出生命的“火花”,令人感动。随后,“剥葱式”的叙事方式,在逐步还原一个事实真相的同时,也将人性的诸般放置在了生命与死亡、渺小与伟大、拥有与失去、救赎与沦丧的天平上,以一念来度永恒,令人深思!
 
    《山河故人》 
    《山河故人》:《山河故人》运用空间地景的更替、方言的转换,隐喻当下中国文化与社会的变迁。当代社会,你我游子,唯有通过乡音,才能触摸到乡亲故园之根。而影片中从乡音到普通话、上海话,再到英语与方言的尖锐冲突,父子对话竟然要借助旁人翻译。这背后,是贾樟柯为观众绘制的一幅从传统在地主义,到全国化,再到全球化的文化迁居地图,离乡背井,离散侨居,是近30年每个中国人都有遭逢的普遍性的生命体验。而最终,乡关家园,渐次隐退,你我众生,唯余乡愁,和记忆中再也无法回去的从前。
 
    《师父》 
    《师父》:《师父》以哲学短语、简约叙事和新型武打,为我们打造了一个颇为新颖的现实武林;在“门派、门规,帮派、帮规”所构成的矩形方阵中,既考验着“师父”的乱与不乱,也探寻着“情与义”、“真与假”、“道与术”的边界及其各种变化的可能。《卧虎藏龙》讲道和精神,是哲学武林;《一代宗师》,讲势和式,是人生武林;《师父》讲术与契约,是日常武林,也是武林的现代版。别开生面!
 
    《十二公民》
    《十二公民》:这是一个优秀的制作团队,几位出色的演员用他们精湛的演技诠释了一个尊重法律、尊重生命的故事,观影时,我们不仅被步步提升的电影张力所抓住,同时也不停地追问自己,这个社会应有的伦理价值到底是什么。逼仄的空间并没有限制创作者们对影片节奏的把握和演员台词的处理,相反,制作者们通过画面角度、光影和调度营造了一个不一样的庭审环境,扣人心弦又发人深省。
 
    《蚀》(五部曲) 
    《蚀》五部曲:影片用成熟的电影语言诠释了历经岁月沉淀的经典故事,“幻灭、动摇、追求”,影片重新构建了茅盾先生笔下年轻人的心路历程和生存状态,错、综、复、杂、聚等不同卦象的五部超低成本影片可分可合地以独特的视听语言虔诚地向大师致敬,让近一个世纪前的故事绽放出当代情怀。谁的青春不是在颠沛流离中彼此穿插、重合,又在即将逝去时落实出大起底?这是一个成人寓言,一次大胆探索,一种理想信念,对超低成本电影拍摄和文学名著电影改编有借鉴与示范意义。
 
    《心迷宫》 
    《心迷宫》:《心迷宫》最显著的特点是将马尔克斯式的绝望故事与科恩兄弟的黑色风格及克里斯托弗•诺兰扑朔迷离的叙事结构与中国本土乡村现实关注结合在一处,营造出了一幅冷漠压抑、疑窦丛生的故事空间。剧情的背后,勾连着乡村凋敝的沉重现实,以及这个现实中人们面对死亡、杀戮时所所表露出冷漠麻木的精神荒芜。影片从这个特定角度,展现了作者的现实忧患,也为国产小成本现实题材影片的市场存活提供了宝贵的叙事经验。
 
    《一个勺子》 
    《一个勺子》:故事内容的纯粹性和荒诞粗糙的影像风格让整部影片充斥着强烈的原始气息,提供给观众巨大的猎奇性和仪式感。这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在做减法的影片,从人物角色“勺子”的塑造,到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影片抛弃了炫技的调度和花哨的剪辑,生猛地将镜头对准生活在城镇结合处的小人物,用简单粗暴的表达方式讲述故事,震撼力十足。作为一个新人导演,陈建斌对演员表演和整体节奏的把控能力,体现了他对电影艺术的通彻领悟。他巧妙地运用幽默元素去稀释对社会现实的显性讽刺,让整个影片更加简洁纯粹,却不乏厚重感。 

   

      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突破440亿元,同比增长48.7%,其中47部票房过亿的国产商业大片成为撬动电影市场的有力杠杆。然而,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发布的2015年度十佳电影中,入围的商业大片却只有《狼图腾》一部。反而《心迷宫》《一个勺子》《蚀》 等中小成本文艺片均榜上有名。在业界看来,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用10部佳片传递出一个信息,在因资本而喧嚣沸腾的市场环境中,沉静的艺术追求与品质呈现依旧是好电影最重要的评判标准。

 

       在业界看来,艺术电影不只是平衡银幕风格的“调节剂”,其意义在于打破电影作品“唯票房论”的评价法则,拓展丰富影视语言。从每年的国产票房翘楚身上,总能得出一些如“好莱坞万用句式”这样的规律,比如陷入青春电影必谈“早熟”,喜剧电影则堆积各种网络段子。资本的逐利性让众多“低风险”类型片充斥银幕,文学和故事则成了电影作品的“副本”,对电影艺术的探究更无从谈起。于是,搭车“IP”“大数据”等流行词,弱化模式、弱化创造力的操作模式开始席卷市场。

  然而,与流行不符的文艺影片真的没有市场吗? 在大制作撬动票房的同时,这些年,观众对艺术电影的参与度却在提高。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公民凯恩》《教父》等经典影片成为卖座王,去年上海举办的“库布里克”“罗曼·波兰斯基”电影回顾展中,许多场次一票难求。为这些节奏有些慢的“老片子”撑场的观众中,在喧嚣的网络时代成长起来年轻人成了“主力军”。也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因为追随的不是时尚的烟火而是永恒的心灵命题,虽然生长的土壤千差万别,但这些用心与才华打磨的艺术果实,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失去观众。

  让想慢的人慢下来,让想快的人快起来,商业与艺术从来就不是非要泾渭分明、势不两立。在国内日益做大的电影“盘子”中,孕育可能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大,而回旋于商业与艺术的钟摆,也已经开始摆动。

转载自上海新闻网www.sh.chinanews.com